房市新聞
住宅價格指數 連四個月上漲
自由時報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6:12創去年八月以來新高〔自由時報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台北市地政局昨公布今年六月份住宅價格指數為一○九‧四一,比五月上漲○‧一四%,和去年八月相比則上漲九‧四一%左右,而全市標準住宅總價為一千三百六十九萬,比五月份小漲兩萬元,雖然北市房價漲幅已趨緩,但已連續四個月上升,創下去年八月以來的新高。不過,有學者認為,台北市房價上漲的力道薄弱,甚至可能在七、八月出現較明顯的跌價趨勢。我國實價登錄政策自去年八月一日上路後,地政局今年七月二十三日起,每月公布三個月前的住宅價格指數。地政局地價科長曾錫雄表示,推動住宅價格指數的目的,是為了讓民眾了解台北市房價波動情形,以去年八月房價做為基準逐月調查,並依據各行政區的房價同質性,分為「萬華文山北投區」、「大安信義中正區」、「士林內湖大同區」、「中山松山南港區」進行統計。根據地政局提供資料顯示,雖然「萬華文山北投區」房價自去年八月以來上漲六‧二二%,為四分區最低,但住宅價格指數較五月份漲了二‧二%,為六月份標準住宅總價上漲最多的區域;反觀自去年八月以來,房價上漲十三‧一%的「中山松山南港區」,住宅價格指數卻比五月份略降一‧○二%,其餘兩分區的房價和五月份相比則大致持平。雖然台北市房價連續四個月上漲,但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認為,台北市房市上漲的力量已經非常薄弱,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轉跌,且受到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台灣奢侈稅的檢討聲浪,七、八月台北房市的跌價趨勢可能會更明顯一些。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住宅價格指數-連四個月上漲-221214717--finance.html
賣屋價逾3000萬 國稅局查稅
作者: 沈婉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6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因應房市飆風,財政部100年起加強不動產交易查稅,已納為各分局稽徵所日常查核項目,依各區域房市不同狀況選案查稅。國稅局高層表示,北市不動產交易售價超過3000萬、新北市超過2000萬就會被列為選案查稅的對象,高雄市則鎖定美術館等交易熱區的案件,重點查稅。「金額高的查起來才有意義!」高雄國稅局局長吳英世說,高雄市房價沒有大台北高,標準不會一樣,但也是從交易價格或房屋評定現值來判斷,從高價屋查起,還會鎖定高雄美術館等交易熱區重點查稅。吳英世指出,只要查得到,房屋交易依法本來就是實價課稅。除非無法出示買賣成本,而國稅局也查不到實價,才可依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推計課稅。 各國稅局從100年開始加強查稅,都愈查愈有「心得」,尤其是短期買賣不動產、預售屋交易,「實價」很容易會被查到。吳英世舉例,有位民眾在99年時出售位在高雄美術館附近的房產及車位,當年報稅時,只依房屋評定現值推計賺了約74萬元。不過,國稅局發現,這位民眾在97年是以2600萬元向建商買房,99年以2850萬元出售,持有4年賺了250萬元,扣除土地交易免稅,房屋所得約115萬元,短報了40多萬元。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賣屋價逾3000萬-國稅局查稅-213000194--finance.html
買房大不易近5成民眾希望政府增加購屋補助
Yahoo! 奇摩新聞訊息快遞 – 2013年9月26日 下午4:23撰文者/東森房屋不動產趨勢中心物價上漲,實質薪資倒退,10月電價也要漲,在一片漲聲響起的年代,民眾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也越來越不容易。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PG)最新調查發現,台灣上一季房價上漲將近15%,漲幅高居亞洲第一,全球排名也僅次於杜拜。政府近期針對高房價所採取的一連串政策是否對房價產生遏止作用,又是否真的有減輕民眾負擔呢?為因應高房價,政府近年相繼推出實價登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住宅價格指數等政策,試圖減緩房價上漲,遏止炒房歪風,但實際成效似乎有限,根據東森房屋不動產趨勢中心第三季的調查發現,有高達9成的民眾認為目前房價依然過高,相較於上一季又增加了2個百分點!另有84.7%的民眾認為政府目前各項房地產政策對未來三個月的房價將沒有影響或仍會持續上漲。奢侈稅條例修改在即,使得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很多不安定因素,雖然此時美國聯準會宣布將暫緩QE退場,使得市場最關心的資金問題可以獲得短暫的喘息空間,但不論未來市場如何變化、政策如何修訂,仍有53%的受訪民眾希望能夠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因此增加實際的補助或許才是真正讓民眾比較有感的修法方向。本次調查發現,有將近5成受訪者希望政府應該增加民眾購屋補助以減輕購屋壓力;另有44.6%民眾認為政府應該廣為興建不得轉賣的社會公益住宅,才能真正有助於房地產正常發展。另外,本次調查中還有一項值得令人玩味的結果是:贊成提高房地產持有稅率的民眾僅有24.6%,這似乎與一般印象中藉由增加稅率以抑制房價的作法大相逕庭,也就是說民眾並不認為提高稅率就能真正抑制房價。或許可以解釋為本次受訪者大多已經擁有房產,因此不希望增加自身稅賦負擔,但也同時顯現出一般民眾內心對於房價走勢的矛盾與恐慌,相信這其中的點滴只有民眾自己心裡最清楚,也希望政府能聽見民眾內心真正的聲音,制定出對民眾最有保障的法規制度。對此,東森房屋不動產趨勢中心建議政府應該朝居住公平正義的方向來制定良好的住宅政策,而不是採取治標式又影響經濟發展的鴕鳥式稅制,反而打擊正常的不動產交易市場。以上訊息由東森房屋 http://www.etwarm.com.tw/提供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買房大不易近5成民眾希望政府增加購屋補助-082338301.html
按實際樓層比定稅 違建 奢侈稅照課不誤
作者: 沈婉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6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兼做住家與營業使用的透天厝課徵奢侈稅時,可依營業用的樓層占比來計算。不過,民間違建、頂樓加蓋,或甚至沒有房屋所有權狀的狀況很多,究竟「比例」要如何計算衍生爭議,財政部昨日發布解釋,採放寬認定,以「實際」樓層來計算比例課稅。財政部官員舉例,一位民眾出售持有不到2年的4層樓、一樓是營業用店面的透天厝,雖然透天厝只有1至3樓有建物所有權狀,4樓是違建,但可依實際樓層數來計算,以售價的4分之1來課奢侈稅。財政部表示,透天厝樓上是住家,樓下是店面的狀況很常見,或者有些樓層出租、有些是自住。因透天厝各層的用途基本上不受其他樓層影響,所以奢侈稅放寬可按供營業使用或出租樓層的比例來計算課徵奢侈稅。若是非透天厝,因認定困難,就無法按比例認定。財政部官員說,實際上民間頂樓違建的狀況很多,中南部還有房屋連所有權狀都沒有(未辦保存登記)。雖然違建也要繳房屋稅,但是稅捐處不一定都能掌握,造成一間透天厝可能在權狀上、稅籍登記上及實際使用上的樓層數都不一樣。為解決爭議,財政部發布解釋,明定以透天厝的實際總樓層數為準計算比例課稅,無論頂樓加蓋或開闢地下室等通通可以算。解釋令即日起生效,目前爭議中未確定的案件,可以回溯認定。另外,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近期為查奢侈稅,順便查到漏報贈與稅,一件連補帶罰200萬元,另一件補稅40萬元,高雄國稅局局長吳英世笑說,這是「槓上開花」,希望民眾買房、賣房都要誠實納稅。吳英世指出,一位擁有高雄市三民區非自用不動產的民眾,持有未滿2年就在去年8月時以1千萬元賣出,被國稅局查出未繳奢侈稅,連補帶罰200萬元。在查案時國稅局發現,買方也有問題,付錢的是爸爸,但房子卻登記在兒子名下,漏報贈與稅,因此依房屋及土地的現值,課40萬元的贈與稅。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按實際樓層比定稅-違建-奢侈稅照課不誤-213000185--finance.html
奢侈稅該退場了?逾3成民眾贊成以賣屋獲利課稅
作者: 鉅亨網記者周康玉 台北 | 鉅亨網 – 2013年9月25日 上午12:41奢侈稅上路兩年來爭議不斷,到底該不該退場?根據中信房屋的宅指數調查,有32.9%的民眾認為,奢侈稅是不好的法規,政府應該訂定落日條款,並且贊同由資本利得課稅接替上路,作為買賣房產交易獲利的政策性課稅;有10.8%的民眾更同意在沒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廢奢侈稅;然而仍有26%的民眾認為奢侈稅有壓抑房價,可以再延長。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奢侈稅起初的構想就屬於臨時性法規,設立落日條款是必然,從市場面向看來,執行兩年期間,房市只有減少交易量,房價並沒有因此下跌,就這層面來說,奢侈稅實在沒有達到當初預想的效果,認為「不好的方法再延長也不會有效果」。逾三成的民眾除了同意奢侈稅該退場,同時還贊成以資本利得課稅制來接奢侈稅的棒,對此劉天仁認為這是可行的,但是必須有兩個層面作為前提,即必須是在「賣屋獲利」的情形下才課稅,如果是因為外力因素賠錢賣房,或是遭到法律強迫處分資產,都不應該在此課稅的範圍內。另外此項調查報告還有個驚喜,根據數據顯示,50歲以上有購屋意願的民眾有41.7%,這數字創每季調查以來新高,也就是19季的最高紀錄,然而另外58.3%民眾,除了沒有買房意願外,買房計畫都隨著年齡減少,顯示年輕人可能沒有能力買房,因此連購屋計畫的念頭也打消了!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奢侈稅該退場了-逾3成民眾贊成以賣屋獲利課稅-164151393.html
奢侈稅將翻修 賣屋量增3成
作者: 翁毓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5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翁毓嵐╱台北報導】奢侈稅屆滿2年,房市出現拋售潮!房仲業者調查發現,受奢侈稅修法在即不確定因素影響,近半年屋主售屋意願有不斷走高趨勢,比較奢侈稅屆滿2年前後3個月委售物件量,全台增加近3成,顯見不少屋主為避免住進「套房」,資金越卡越久,有意趕在新法上路前,盡快賣屋變現。適逢奢侈稅實行屆滿2年,永慶房仲網以屆滿當周(5月27日~06月2日)屋主委售住宅物件量為基期,比較屆滿2年前後3個月委售物件量,發現8月底當周的委售量比2月底當周的委售量,增加了2成6。其中,桃園縣增加44%,為7大都會區之冠,台南市以35%居次,而台中、新竹和高雄等地也都有逾2成5以上,或逾3成的增幅,顯示屋主拋售意願頗為明顯,反倒是台北市的委售量僅增加4%,顯示台北市房市並未因奢侈稅閉鎖期可能延長,出現逃命波。永慶房仲網協理高翠屏分析,由於明年底桃園將升格為直轄市,加上航空城計劃、五楊高架橋及後續機場捷運通車,另又有重劃區等利多因素,使得桃園房價近2年來大幅上漲,市場出售物件量明顯攀升;至於雙北市因房價已處於相對高檔,加上實價登錄的施行,有意委售的屋主開價必須更貼近市場行情,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交易量也因此受影響。台灣房屋營運目標總經理周鶴鳴則指出,觀察全台各地的買賣移轉棟數,奢侈稅施行前後的全國總交易量減少約17.5%,雙北市甚至大跌3成以上,台中也下滑近14%,顯見奢侈稅的確對房市交易有抑制效果。昨公布最新一季宅指數的中信房屋調查指出,有近33%的民眾認為奢侈稅應訂「2年落日」,並接軌實價課徵資本利得稅,不應賺賠都課稅,有獲利再課稅比較合理。另有逾27%民眾認為奢侈稅應該延長,否則房價還會再漲。而認為奢侈稅會造成房市量縮價增,應廢止的民眾則有10.8%;贊成奢侈稅維持2年現狀的僅有9.6%。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表示,奢侈稅並不至於會影響中長期的投資買盤,反而助漲都會區房價,口袋深的買方將成本轉嫁給賣方,年輕人想買得起房子,透過奢侈稅打壓房價,恐怕無法有效解決房屋供給不足的問題,政府仍應首重推租或售的社會住宅比較積極有效。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奢侈稅將翻修-賣屋量增3成-213000195--fina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