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新聞
北台灣推案量 成長二成
2013/07/19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受政府未再打房與去年遞延推案量在今年釋出,住展雜誌昨(18)日上調今年北台灣推案量,從原本1兆元調為至1.2兆元,增幅二成,加計中南部市場推案量,總計今年北中南推案寫下1.57兆元歷史新高。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表示,受去年遞延推案量在今年釋出影響,原推估今年北台灣預售推案量達1兆元,但因今年房市買氣出爐,建商推案轉趨積極。 其中新北市推案量年增率高達1.08倍,推案金額從原先預估的927億元擴大至1,933億元。 台北市上半年推案雖不若新北市突出,年增率仍達8.8%,推案金額從原先預估的897億元調高至976億元。累計今年上半年北台灣推案量高達6,32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8.2%。全文網址: udn房市情報 - 區域情報 - 北台灣 - 北台灣推案量 成長二成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23&f_SUB_ID=4153&f_ART_ID=293933#ixzz2ZS8P1zG4 Power By udn.com
預售屋買賣 擬課徵奢侈稅
作者: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依據財政部委外進行的奢侈稅研究報告,預售屋市場資訊不透明,是房價帶頭漲的元兇之一,因此建議財政部將預售屋納入奢侈稅課稅範圍,並參考香港、星國制度,對一戶多屋者採累進稅率,課徵額外印花稅,以抑制炒作歪風。各國政府在金融海嘯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市場資金充裕,流入房市,造成房價大幅上漲,包括星、港、韓等國,均對不動產加重課稅。為避免我國成為國際炒房熱錢的標的,研究報告也建議政府,比照星、港課稅制度,包括對外資炒房加重課稅。研究報告支持奢侈稅只修不廢,建議財政部延長應課稅的持有年限、不分區課稅,並將預售屋、非都市土地、農地納入課稅範圍。同時,列舉出香港、新加坡加徵額外印花稅的做法,供財政部參考,但是研究團隊指出,報告重點在對「一戶多屋者」採累進稅率,課徵額外印花稅。香港去年加碼課稅,針對一戶多屋的本國不動產持有人,提高賣家的額外印花稅,祭出10%~20%高稅率,對抑制炒作已有初步成效,研究團隊據此建議,財政部可對擁有3棟以上不動產的持有人,以加重奢侈稅或增加契稅方式,加重課稅力道。在預售屋課稅方面,在建商完成第一次所有權登記前,將預售屋轉讓他人,屬於權利讓渡,按現行稅制應課徵所得稅,不須課徵奢侈稅,但預售屋市場已出現業者哄抬房價的情形,目前無法可管,因此研究報告建議,應該在所得稅之外,另外加徵奢侈稅,稅捐機關更應要求建商配合提供資料,加強稽核,以促進房市合理化。研究團隊強調,奢侈稅不是打房的特效藥,但也不宜驟然退場,政府應同時規劃配套措施。長久以來我國房屋稅、地價稅的稅基嚴重低估,造成持有成本非常便宜,有錢人囤房養地不成問題,成為政府打房的當務之急。以台北市豪宅帝寶為例,每戶房價假設4億元,屋主每年所須負擔的房屋稅和地價稅只有16萬元,其不動產有效稅率只有萬分之4,與全球不動產有效稅率為百分之1相比,租稅負擔相差甚遠,但台北市課徵豪宅稅後,其有效稅率已提升至萬分之9。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應鼓勵各地方政府仿效台北市課徵豪宅稅、新北市調升地段率等,藉由提高不動產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地產的報酬率,間接到高所得的不動產持有人,加強課稅力道,讓炒房資金逐步遠離房地產。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預售屋買賣-擬課徵奢侈稅-213000009.html
奢侈稅 納入綜所稅管理 更好
作者: 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針對財部委外報告認為,預售屋應納入奢侈稅課稅標的;房地產業者認為,政府要防止炒作預售屋,與其納入奢侈稅,不如納入綜合所得稅的課徵範圍,讓有所得、就要繳稅。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昨(17)日表示,奢侈稅實施之初之所以未納入預售屋,主因是,台灣是產權登記主義,如果賣掉還沒交屋、登記並過戶的預售屋,等於是出售「權利」、而非房地產,因此不易課稅;不過,近年桃園、新竹等房價相對較低區域,不時傳出白單、紅單淪為投機者的變相炒房工具,確實應考慮納入課稅對象,不過政府恐怕防不勝防。王應傑主張,現階段學者專家研議奢侈稅修法方向,最有效的打炒房措施,應採「有獲利、才課稅」、沒獲利就排除課徵奢侈稅之外的原則;其次,應針對持有第二戶以上者,加重課徵房屋稅和地價稅等持有成本,避免口袋深的炒房客,繼續「囤屋」居奇、變相「養房」。永慶房產集團建設事業部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對於預售屋納入奢侈稅予以課徵?其實近年財政部已積極執行預售屋買賣獲利額納入綜合所得稅的政策,現在預售屋買賣合約、中途進行轉手獲利時,建商都必須送交契約書到稅捐單位,讓稅捐單位根據其買賣差額,據以課徵所得稅。所以,奢侈稅若再納入預售屋,是「多此一舉」。至於學者建議,應針對買方客戶課徵奢侈稅,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莊孟翰表示,恐怕將引發民怨,沒有必要,因為政府無從舉證買方為自用置產?或投機炒作?而且房產獲利尚未產生,如何據以課徵,在稽徵技術上都有操作難度,也未必符合租稅公平正義。不過,莊孟翰主張,現階段在沒有實施實價課稅的完善配套、奢侈稅朝向「只修不廢」方向修法之下,建議政府宜延長奢侈稅課稅年限到3年,較為有效可行。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納入綜所稅管理-更好-213000718.html
奢侈稅擬延長年限 買方課稅
作者: 沈婉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8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奢侈稅上路滿2年,財政部委託學者進行奢侈稅檢討報告,並提出3大建議修正方向,包括延長課稅年限、對買方課稅,及擴大適用範圍,納入非都市土地、農地等。財政部賦稅署表示,對修法方向無特定立場,是否採納學者的建議,須考量各國國情,8月中將召開公聽會廣徵意見,9月底前擬出修法草案。賦稅署副署長許慈美表示,學者建議可考慮仿效香港、新加坡對買方課徵奢侈稅。例如香港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買家加課15%的額外印花稅;新加坡則依不同身份,最高課15%、最低課5%的買家印花稅。許慈美認為,香港、新加坡對買方課稅有其背景,台灣不一定有相同背景,必須考慮國情差異。例如,香港與新加坡可能有陸資、外資炒作房地產的問題,因此對外資買方加課稅,但我國類似情況並不顯著。奢侈稅上路至今年6月底止、2年又1個月期間,稅收總計86.57億元,其中不動產奢侈稅為57.54億元、小汽車奢侈稅為28.71億元。對於稅收與原先預估每年151億元有巨大落差,許慈美說,因為不動產短期交易減少,因此稅收也減少。許慈美指出,依內政部及五大都會區地政局的買賣移轉棟數統計,今年5月與101年1月奢侈稅實施前相比,全國建物買賣棟數減少12.36%,五都中除台南市、高雄市增加外,其餘三都減少;就6月來看,五都買賣移轉棟(件)數比奢侈稅實施前減少了4.84%至52.23%,顯示奢侈稅對房屋短期交易產生抑制效果。在房價方面,許慈美指出,按月統計的授信平均買賣契約單價分析,今年3月份與101年1月奢侈稅實施前相比,台北市每坪單價下跌3.62%,從54.67萬元,下跌至52.69萬元,其餘四都每坪單價則上漲,升幅為5.62%至11.22%。奢侈稅短期投機買賣房地及哄抬房價的情形,已有大幅改善。另外,在國稅局反應不動產買賣金額高,但現行免罰標準偏低,財政部計畫將奢侈稅的免罰門檻從5000元提高為5萬元。官員指出,未來出售持有未逾二年的不動產時,若短漏報金額在33萬元(持有未逾一年即出售)或50萬元(持有未逾二年即出售)以下可以免罰。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奢侈稅擬延長年限-買方課稅-213000336.html
朱立倫倡稅改 房市採市價課稅
作者: 陳志仁 | 臺灣時報 – 2013年7月17日 上午1:01.. 〔記者陳志仁新北市報導〕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於市政會議中拋出「稅制不公」的議題,認為民眾薪資的不漲卻每毛錢都繳稅,但房市翻倍漲,卻不能反映實質增值的現況,考量公平正義的前提,公告現值應接近市價;期勉市府相關的局處,要秉持此原則推動市政。朱立倫在市政會議上聽取財政局長呂衛青的專題報告後表示,財政局同仁表現非常優異,在一○一年「房屋稅清查」、「地價稅清查」、「租稅教育及宣導」、「稅收績效」競賽皆為全國第一名外,「稅捐稽徵作業績效」也榮獲第二名,均有亮眼的成績;社會局進行福利措施給付,每個人都願意接受,財政局的課稅工作正好與社會局相反,「沒有稅捐,政府就沒辦法建設及辦社福,但執政過程應作到稅捐公平課徵!」朱立倫指出,台灣的稅制不公常受到批評,雖平均稅率幾乎全世界最低,但在社會福利不斷的加碼下,造成財政幾乎破產,朝野卻不敢提出完整稅改作法,尤其平均稅率低,但所有薪資階級絕不會認為稅率低,因為賺得每一塊錢都要繳稅,令人質疑經濟成長的果實究竟是被誰拿走,代價卻由全民負擔;而關鍵是民眾的薪資所得十六年沒有增加,購買房地產的成本卻上漲數倍,增值是全民納稅的建設成果。朱立倫說,考量公平正義,政府目前徵收土地都是用市價徵收,但為何不是用市價課稅呢?另在公告現值的方面,只有交易時才會有土地增值稅的問題,平日不會增加民眾賦稅的負擔,但每當政府調高土地公告現值時,就會受到多方的壓力來制止調升,目前改革稅制是困難的,但至少在執行的層面,就算被罵到臭頭,稅改執行上應有勇氣與決心面對。地政局表示,公告現值是由地方政府依區段查估報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因中央修法調降增值稅時,曾附帶要求逐年調高公告的現值,民國一○四年達市價九成,未來查估區段可能劃得更小,以貼近增值實際狀況。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朱立倫倡稅改-房市採市價課稅-170100453.html
學者:買方課奢侈稅 可減少囤房
中央社 – 2013年7月17日 上午11:43..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2013年7月17日電)奢侈稅改革研究報告修改方向朝向「修而不廢」,主張延長課稅年限,加強除弊,如買方也納入加課奢侈稅等;學者認為,投機買方納入課稅,可防止「囤房」增加。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針對奢侈稅改革的研究報告,昨(16日)舉辦期末報告審查會議,修改方向也大致出爐,財政部預定8月將召開公聽會,就奢侈稅的修法方向,凝聚社會共識。這份奢侈稅改革的研究報告建議,應延長課稅年限,並仿照新加坡、香港的印花稅,對非居住者與持有多棟房產,再購入房產時加課「額外奢侈稅」。玄奘大學財富管理系副教授花敬群表示,這些研議的改革對於抑制炒房來說是正確方向,將有多棟房產的買方納入加課奢侈稅,能防止囤房增加,而囤房也是市場炒作的元兇。花敬群說,另外像是非都市土地及農地,目前不是奢侈稅的課徵目標,因此在奢侈稅先前實施的兩年期間,炒作氾濫,建議要一併納入課稅;也應該增加對豪宅買賣的課稅。花敬群表示,其實新屋市場,預售屋「紅單買賣」、「白單買賣」(即在建案正式銷售之前,業者搶先預售優先購買的權利),造成哄抬地區房價情形嚴重;但目前無法管,課稅的實務操作也困難,政府應加強稽查,並設法將這種交易行為納入管理。他說,檢討起來,未來「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更重要,這點16日參與奢侈稅修改期末報告審查會議的學者大都同意,而在不動產稅制為改革完善前,奢侈稅不能退場。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學者-買方課奢侈稅-可減少囤房-03434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