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新聞
重稅時代!各國不動產稅制超級比一比
【MyGoNews蕭又安‧方暮晨/綜合報導】2015-02-08台灣房屋全球財富中心表示,國內房地產在政府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奢侈稅及豪宅稅等重稅空襲下,資金奔流海外,然在國內有望房地合一輕稅下,不動產投資該如何布局?台灣房屋全球財富中心首席分析師邱太煊分析,在海外不動產日漸受國人青睞時,從「持有產權型態」、「不動產稅制」及「投資報酬」角度,告訴投資人不動產該怎麼買。 永久產權勝過租賃權 首先,投資海外不動產先得搞懂不動產所有權型態,一般可分為永久產權(free hold)、租借使用權(lease hold)兩大類。台灣99%以上屬永久產權,土地、建物永久持有,可傳子孫無時間限制,購買海外不動產應以永久產權為主;租借使用權有持有時間限制,通常指土地使用年限,類似台灣地上權豪宅「台北花園」或京站的租賃權。邱太煊建議,飄洋過海買不動產投資,當然要挑永久產權的較安全,租借使用權隨使用年限縮短,價值也遞減,年限一到權利消滅。 保證報酬少碰為妙 其次,許多海外不動產投資客都以租金投報率做為投資的標竿,邱太煊分析,千萬別被高租金投報矇昏頭!通常投報率愈高的產品,愈沒有增值潛力,且地段通常比較偏;另外,通常保證3~5年有7%~8%年投報率的產品,也要非常小心,可能地段偏遠不好賣,建商只好利用高投報包裝,才能吸引海外買家掏錢,一旦保證年限一過,不是租不掉,就是租金不高,甚至要賣都有困難。邱太煊進一步分析,很多海外投資客喜歡高投報的產品,但必須和該國房貸利率做比較,舉例來說,有朋友投資柬埔寨金邊房子投報率高達8%,但當地房貸利率高達10%,換言之,租金收入不足以支付房貸產生「負投報」現象,就代表買貴了,以日本東京為例,港區等核心五區平均投報率約4%~5%,當地房貸利率1%,外國人房貸利率約2.5%,不過還算是正投報現象,代表有利差,也是買到合理房價的評估標準。 海外置產 不動產稅制要搞懂 第三,投資海外,要了解不動產法令稅制。一般要特別注意的是持有稅、資本利得稅及租賃所得稅等三大項: 以持有稅而言,日本東京約台幣1000萬的房子為例,每年繳的固定資產稅、都市計畫稅約2.5萬台幣,大概是房價的千分之2~3;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台幣1600萬房子為例,每年持有稅(門牌稅1700馬幣、地稅700馬幣,約台幣2.1萬)約房屋總價千分之1.3~1.5;澳洲維多利亞州台幣1000萬左右的房子,每年要繳澳幣1000元市政費、汙水費500元、保險費400元(折台幣4.8萬),持有稅約房屋總價千分之5上下。 但也有持有稅偏高的國家,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聖荷西50萬美金(1575萬)的房子,每年要繳千分之12%的房產稅,6000美金(約新台幣18.9萬),德州新開發區域房產稅最高有到千分之28%。反觀我國,以台北市中山區一間小套房為例(2013年買入,2015年賣出,淨賺50萬),賣出時成交1370萬,土增稅7萬、契稅3.2萬,地價稅610元/年、房屋稅5960元/年,財交稅估3萬,該案地價稅和房屋稅一年共6570元,持有稅占買入房價之千分之0.5,資本利得(註1)10萬占淨賺(利得)50萬之2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北市2014年7月1日取得使照的豪宅,房屋稅採新制加重課徵,其中個案中山區「華固松疆」每戶總價1.1~1.8億元,符合新制每戶房屋稅最高達285萬元,加上地價稅,一年持有稅要繳房價的百分之2。邱太煊指出,2014年7月後取得使照符合新制的建物,其房屋稅和契稅暴增,絕對不是少數個案,2015年五月繳房屋稅時,重稅效果將一一浮現。 投資客最在意資本利得 另外,投資客最在意的資本利得稅。以日本而言,五年內處分不動產,資本利得稅為利得之30%,五年以上降為15%,若賠錢無須繳納。馬來西亞五年內出售不動產,資本利得稅(產業營利稅)為30%,五年以上降為5%。澳洲不動產的資本利得稅,須併入個人所得稅計算,稅率級距為32.5%~42%,但物管費、仲介費、廣告費等可列成本扣除,實質利得稅約25%上下。中國大陸資本利得稅為利得的20%,自用五年以上且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免徵。 邱太煊指出,台灣版的資本利得稅,又稱房地合一稅,過去財政部擬採5%~45%的累進稅率,改成單一稅率17%,同時奢侈稅退場,對成交量縮的房市是一大利多。另外,財政部規劃自住持有5年以上,總價2000萬以下享1戶免稅優惠,2011年之後取得不動產適用新制,2011年之前仍適用舊制。邱太煊說,投資房地產賺錢繳稅天經地義,但投資者很聰明,哪裡課稅少、稅輕就往哪裡去投資,換言之,資本利得稅較低的國家,交投比較活絡。 此外,「租賃所得稅」也要細算毛租金和淨租金投報。美國外籍人士租賃所得,得預扣租金30%,實際課稅約租賃所得之10%~30%。日本房屋被併入屋主的個人所得,採累進稅率5%~40%課徵,和台灣目前狀況類似。英國年租金收入在一萬英鎊(台幣47萬)內,稅率0%,一萬英鎊以上,稅率為20%。國外投資房產要精打細算,不能只評估毛投報,應該要以扣貸款利息、稅賦、管理成本後的淨投報,才是較保險的計算方式。資料來源:http://www.mygonews.com/news/detail/news_id/112198/%E9%87%8D%E7%A8%85%E6%99%82%E4%BB%A3%EF%BC%81%E5%90%84%E5%9C%8B%E4%B8%8D%E5%8B%95%E7%94%A2%E7%A8%85%E5%88%B6%E8%B6%85%E7%B4%9A%E6%AF%94%E4%B8%80%E6%AF%94
11樣態免課奢侈稅 可回溯適用
房地產奢侈稅上路後,不少非炒作的短期售屋案件也無辜被課稅。財政部昨天發布最新解釋令,新增11種可免課奢侈稅的樣態,不但未來發生相同情況的民眾免被課奢侈稅,目前仍在行政救濟中、還未確定案件,也皆可回溯適用。奢侈稅立法原是要減少房市投機炒作行為,卻意外打到許多不是炒房也要繳奢侈稅的無辜者。今年奢侈稅修法新增「卻屬非短期投機」的概括性條款,讓五花八門的特殊個案可免課奢侈稅,並將免稅樣態發布明確的解釋令,好讓各界遵循。財政部官員說,父母贈送房子給子女後,子女持有未滿2年就出售而被課奢侈稅的狀況最常見,未來只要父母是持有超過2年,子女售屋就可免奢侈稅。官員指出,民眾一時因財務困窘或有創業需要,需要父母及兄弟姊妹濟助的狀況很多,好不容易父母或兄弟姊妹願意贈送不動產來襄助,但售屋變現後還要被課一筆奢侈稅,不太合理。因此,考量此種狀況不屬炒房行為,免課奢侈稅。另外,夫妻婚後出售婚前各自取得的自住不動產,也是一種常見的奢侈稅爭議樣態。官員解釋,有些民眾在婚前就買了一間房子自住,但不到2年就結婚、成立小家庭,於是想賣出一屋來支付結婚的各項費用,甚至迎接未來的新生兒。新法規定,即使是短期售屋,只要婚前屬自住不動產,就免課奢侈稅。官員表示,出售受遺贈的不動產本來就免奢侈稅,但有兄弟繼承父親的不動產後,因管理等因素又互換繼承標的後才出售,就變成短期持有要課奢侈稅,實在很冤。在修法後,就不會再發生此種冤案,但限定交換的不動產一定要從同一被繼承人遺產的範圍內。資料來源:http://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90293
終結謄本露個資 下月僅11種人有權索取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內政部原本去年要實施上路的「第2類謄本」隱藏屋主姓名、地址的政策,因仲介業者陳情,加上地政士認為全部隱匿,恐怕會有都更整合無從尋找地主、特殊土地狀況的文書無法送達等問題,也讓內政部急踩煞車研擬「第3類謄本」,預計2月2日開始,屋主可申請將2類謄本的姓名、地址隱藏,新制3類謄本則開放給都更實施者、債權人等11項符合條件者申請。 新制謄本增加第3類謄本。(台北市地政局提供) 引發不動產業者熱議的謄本隱私,將有條件開放了!過往因不少民眾向相關主管機關投訴遭仲介干擾,寄大量售屋DM及詢問是否願意委託賣屋,造成擾民的狀況。內政部去年初原本打算將2類謄本「全盤上鎖」,但引發仲介業者恐慌,希望政府做好相關配套。 經過1年的研議,內政部地政司將從2月2日起,讓自然人可上網利用自然人憑證申請隱藏姓名、身分證字號及住址,但債務人及債務比例則不揭露。台北市地政局地籍及測量科科長葛澤桓指出,未來不想被洩露個資的民眾申請後,名字會變成例如陳OO,統一編號也僅露4碼,地址則是可部分隱匿。 不過,若謄本所有權人是非自然人,如財團法人或公司行號,例如現在投資豪宅的買家喜歡利用登記在公司名下節稅,那麼這類非自然人的所有權人的2類謄本資料,除了債務人及債務比例之外,仍是「全都揭露」。 至於新制3類謄本的姓名、住址、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也全部都揭露,但是相較2類謄本是任何人都可申請為原則,3類謄本僅限「登記名義人、利害關係人」可申請。台北市地政局局長李得全表示,11項符合條件者包括都更單元內的所有權人、都更實施者、公寓大廈管委會主委及債權人等,都必須臨櫃申請檢附相關資料。 若未來屋主不想謄本資訊被洩露,2月2日起應到內政部地政司官網申請「住址隱匿申請」,若沒有這樣動作,所有權人的2類謄本姓名、地址仍將按照舊制全部揭露。原文網址: 終結謄本露個資 下月僅11種人有權索取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50147490349.html
大都會房價鬆動 桃園獨強漲6%
記者王玉樹/台北報導房仲業昨發布「2014年Q4房價指數」,總計台灣七大都會有台北、新竹縣市與台中在第4季成交價格出現鬆動現象,指標地區台北市微跌0.17%。上漲的都會中以桃園漲幅近6%最強勁。房仲業指出,今年首季台北個案降幅會更明顯。台灣房屋房價指數是以「移轉棟數」與「內部成交行情」統計而成,數字可以看出當季價格與成交熱度的綜合變化。2014年第4季台灣房價指數為139,相較第三季微幅上升 1.46%。在實際成交均價方面,第4季全國每坪均價為22.51萬元,較上季微揚 1.16%,比2013年同期亦增2.61%。細看七大都會,新北、桃園、台南與高雄4都都微幅上漲,其中以桃園均價每坪16.8萬元,漲幅5.86%領先各都。新北市28萬元,小幅上升3.9%緊追在後。但是台北市每坪成交均價53.9萬元,卻比第3季53.99萬元,微跌約0.17%。新竹縣市16.29萬元、台中15.55萬元,各跌1.75%與1.83%最多,整體以台中跌最多。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分析,從指數看來,高房價的台北市已出現房價鬆動現象,「今年個案價格下修情況會更明顯。」整體而言,房價下跌的效果仍不明顯,要觀察後續的政策而定。資料來源: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61471290319.html
香港客不只掃淡水房 機場之便讓桃園成新歡
好房網News記者馮牧群╱台北報導 在房市一片不景氣的氣氛下,仍有少數建案開出國際買盤,國際代銷業者去年起將台灣建案帶往亞洲城市巡迴聯賣,其中桃園頗受香港買方喜愛,業者分析,香港人非常喜歡造訪台灣,桃園占地利之便,且房價平實,因此銷售反應最好。 外國買方對台灣的建築品質與風土民情都讚譽有加。(好房網資料中心) 過去兩季,包含新潤、富旺、鄉林等國內知名建商與亞太國際地產合作,在新加坡與香港一共進行五場展銷活動,亞太國際地產總經理秦啟松表示,台灣建築品質、服務水準及人文素養在亞洲都名列前茅,此次共有40至50組客戶下訂,其中新潤建設在桃園青埔的建案成交12戶、台中七期的「鄉林皇居」成交2戶,其他如新竹竹北及台南的建案,因客戶對區域不熟悉,未有成交。 秦啟松說,買方幾乎全部來自香港,其中不乏香港房地產商,都以休閒置產為需求;對香港人而言,與台灣關係非常友好,加上房價相對便宜許多,又不像香港總是被陸客佔據,於是來台購屋自住兼投資。不過,比起國人海外置產的資金潮,台灣建案外銷的總額僅是九牛一毛。 房仲透露,全台買賣移轉件數創下過去13年來新低,但房仲店數與當時相比為倍數成長,僧多粥少加上政策限制,店頭經營慘澹,業者快要無法生存,連精華地段都有房仲陸續關店,「現在路上很難遇到房仲同業,反而在機場時常相遇,因為大家都把重心放在海外,忙著帶客戶出國看屋」。資料來源: 香港客不只掃淡水房 機場之便讓桃園成新歡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560489789.html
縣市全漲 全國地價總指數升4.2%
2015-01-16 記者孫偉倫、陳美珍/台北報導內政部昨(15)日發布最新一期都市地價指數,各直轄市與縣市都市地價均上漲,全國總指數較上期上漲4.2%,其中漲幅最大為金門縣上漲9.5%。直轄市則以新北市上漲6.7%居冠,其次為高雄市上漲幅度6.3%。若按分區使用別,以商業區漲幅較大,為4.3%,住宅區為4.2%,工業區則僅3.9%。相較於過去幾期工業區地價漲幅最大,本期的統計已經明顯縮水,顯示政府打擊工業區炒房已逐漸見效。明年恰逢公告地價調整,以2014年9月30這一期地價指數115.04,兩年前同期96.32相比,都市地價平均上漲近兩成,除非今年地價下跌,否則預期明年的公告地價調幅應該不低。公告地價三年一調,是地價稅的稅基,上次調漲是在2013年,漲幅是8.66%。內政部表示,都市地價指數是以2013年3月31日為基期(指數為100),本期(201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15.04,與上期總指數110.35比較,上漲幅度為4.2%。與上年同期漲幅(5.7%)相較呈現趨緩態勢。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施明賜表示,這次各直轄市、縣市均上漲,其中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及高雄市五個直轄市與宜蘭縣、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六個縣市的漲幅超過3%,其餘各直轄市、縣市小幅上漲。在上漲幅度較大的縣市中,外島金門縣上漲9.5%,漲幅最大,尤其以金城鎮漲幅11.6%最顯著。金門縣政府對此表示,隨著人口持續遞增及各項投資建設開發案的推出,讓房地產需求增加,帶動地價上漲。在直轄市中,以新北市上漲6.7%,漲幅最大。新北市政府指出,近年來積極推動公共工程及交通建設,提升區域生活機能及增加交通網絡便利性,帶動周邊及鄰近商圈的商業活動。另外也因新興整體開發區周邊,建商積極推案,使房地產交易熱絡,帶動地價上漲。資料來源:http://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46237